篱舍网

当前位置:主页 > 问答 >

赞美牡丹花的古诗词精选120句 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

赞美牡丹花的古诗词精选120句 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

时间:2024-05-12 12:03:06 来源: 作者:admin

  1、创作背景

  2、名花倾国两相欢,长得君王带笑看。解释春风无限恨,沉香亭北倚阑干。

  3、第一首,一起七字: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”把杨妃的衣服,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,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。“想”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,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,见花而想到容貌,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,把容貌想象为花,这样交互参差,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。接下去“春风拂槛露华浓”,进一步以“露华浓”来点染花容,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,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,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,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。下面,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、瑶台。“若非”、“会向”,诗人故作选择,意实肯定: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,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。玉山、瑶台、月色,一色素淡的字眼,映衬花容人面,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,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。与此同时,诗人又不露痕迹,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,真是精妙至极。

  4、牡丹花笑金钿动,传奏吴兴紫笋来。

  5、《牡丹种曲》

  6、夜濯金波满,朝倾玉露残。性应轻菡萏,根本是琅玕。

  7、花姥来时,带天香国艳,羞掩名姝。

  8、解释春风无限恨,沉香亭北倚阑干。

  9、⑵“云想”句: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,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。实际上是以云喻衣,以花喻人。

  10、归霞帔拖蜀帐昏,嫣红落粉罢承恩。

  11、注释译文

  12、云想衣裳花想客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

  13、赏析

  14、少长呈连萼,骄矜寄合欢。息肩移九轨,无胫到千官。

  15、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,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。

  16、⑴清平调:一种歌的曲调,“平调、清调、瑟调”皆周房中之遗声。

  17、浓紫深黄一画图,中间更有玉盘盂。

  18、忽疑行暮雨,何事入朝霞。

  19、其二

  20、颜色无因饶锦绣,馨香惟解掩兰荪。那堪更被烟蒙蔽,南国西施泣断魂。

  21、见说开元岁,初令植御栏。贵妃娇欲比,侍女妒羞看。

  22、停杯醉折,多情多恨,绝艳真香。

  23、⑶槛:栏杆;露华浓: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。

  24、花盘革质,杯状,紫红色,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,完全包住心皮,在心皮成熟时开裂;心皮5,稀更多,密生柔毛。蓇葖长圆形,密生黄褐色硬毛。花期5月;果期6月。

  25、其三

  26、?其三

  27、⑸红艳: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,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。红,一作“秾”。

  28、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,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。

  29、注释

  30、轻阴隔翠帏,宿雨泣晴晖。醉后佳期在,歌余旧意非。

  31、《赏牡丹》

  32、《牡丹》李商隐唐锦帏初卷卫夫人,绣被犹堆越鄂君。垂手乱翻雕玉佩,折腰争舞郁金裙。石家蜡烛何曾剪,荀令香炉可待熏。我是梦中传彩笔,欲书花叶寄朝云。译文织锦的帘帷刚刚卷起,是美艳的卫夫人;丝绣的褥被还堆拥着,是俊秀的越鄂君。既像在垂手而舞,雕玉佩饰正零乱翻动;又像在弯腰而舞,郁金裙子正争相回旋。它像石崇家的蜡烛,哪须常把烛芯剪去?它像荀令君的体肤,岂用香炉细细染熏?我是诗人江淹,在梦中得到了那支彩笔,想把清丽的词句,题在花叶上寄给朝云。

  33、牡丹是落叶灌木。茎高达2米;分枝短而粗。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,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;顶生小叶宽卵形,长7-8厘米,宽5.5-7厘米,3裂至中部,裂片不裂或2-3浅裂。

  34、深知好颜色,莫作委泥沙。

  35、清平调词三首作者:李白朝代:唐体裁:乐府云想衣裳花相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

  36、绝代祇西子,众芳惟牡丹。月中虚有桂,天上漫誇兰。

  37、好和薰御服,堪画入宫图。

  38、花单生枝顶,直径10-17厘米;花梗长4-6厘米;苞片5,长椭圆形,大小不等。

  39、夺目霞千片,凌风绮一端。稍宜经宿雨,偏觉耐春寒。

  40、作品鉴赏

  41、萼片5,绿色,宽卵形,大小不等;花瓣5,或为重瓣,玫瑰色、红紫色、粉红色至白色,通常变异很大,倒卵形,长5-8厘米,宽4.2-6厘米,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;雄蕊长1-1.7厘米,花丝紫红色、粉红色,上部白色,长约1.3厘米,花药长圆形,长4毫米。

  42、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,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。

  43、似笑宾初至,如愁酒欲阑。诗人忘芍药,释子愧栴檀。

  44、轻暖与轻寒,又是牡丹花候。

  45、巧类鸳机织,光攒麝月团。暂移公子第,还种杏花坛。

  46、这三首诗,语语浓艳,字字流葩,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,如“云想衣裳花想容”,又似在写花光,又似在写人面。“一枝红艳露凝香”,也都是人、物交融,言在此而意在彼。读这三首诗,如觉春风满纸,花光满眼,人面迷离,不待什么刻画,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,这是美人玉色,而不是别的。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。

  47、借问汉宫谁得似,可怜飞燕倚新妆。

  48、清平调词三首

  49、《赏牡丹》刘禹锡唐庭前芍药妖无格,池上芙蕖净少情。惟有牡丹真国色,开花时节动京城。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,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。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,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,惊动了整个长安城。

  50、借问汉宫谁得似?可怜飞燕倚新妆。

  51、“紫萼扶千蕊,黄须照万花”,此联为互文,萼和花都指的是花瓣,蕊和须都指的是花蕊。从花卉园艺学看,牡丹的瓣化程度最高,万瓣千蕊的花唯牡丹独当。万萼、千蕊虽为夸张笔法,但却有所本,凡重瓣牡丹都是由多花形成,莳养得法者,重趺累萼,迭楼层层,可至千瓣,面径可达一尺。

  52、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

  53、⑻名花:牡丹花。倾国:喻美色惊人,此指杨贵妃。典出汉李延年《佳人歌》:“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。”

  54、?其二

  55、醉客同攀折,佳人惜犯干。始知来苑囿,全胜在林峦。

  56、⑺飞燕:赵飞燕。倚新妆: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。

  57、美人醉语园中烟,晚华已散蝶又阑。

  58、⑹巫山云雨: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。

  59、紫萼扶千蕊,黄须照万花。

  60、唐·王建

  61、⑼解释:了解,体会。释,一作“识”。春风:指唐玄宗。。

  62、名花倾国两相欢,长得君王带笑看。

  63、第二首,起句“一枝红艳露凝香”,不但写色,而且写香;不但写天然的美,而且写含露的美,比上首的“露华浓”更进一层。“云雨巫山枉断肠”用楚王的故事,把上句的花,加以人化,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,其实梦中的神女,根本及不到当前的花容人面。再算下来,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,可算得绝代美人了,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,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,不须脂粉,便是天然绝色。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,来抬高杨妃,借古喻今,亦是尊题之法。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,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,而杨妃则比较丰肥,固有“环肥燕瘦”之语(杨贵妃名玉环)。后有人据此说,杨妃极喜此三诗,时常吟哦,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,认为大辱,就向杨妃进谗,说李白以飞燕之瘦,讥杨妃之肥,以飞燕之私通赤凤,讥杨妃之宫闱不检。但这种说法遭到很多学者反对。这些学者认为:李白诗中果有此意,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,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。据原诗来看,有明显的抑古尊今之意。

  64、莲枝未长秦蘅老,走马驮金斸春草。

  65、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,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。

  66、绮罗不妒倾城色,蜂蝶难窥上相家。

  67、白居易〔唐代〕

  68、蝶繁经粉住,蜂重抱香归。莫惜薰炉夜,因风到舞衣。

  69、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

  70、《清平调》李白唐名花倾国两相欢,长得君王带笑看。解释春风无限恨,沉香亭北倚栏干。译文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,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。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,在沉香亭朝北倚着栏杆。

  71、满蕊攒金粉,含棱缕绛苏。

  72、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,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。唐玄宗天宝二年(743年)或天宝三年(744年)春天的一日,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,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。唐玄宗却说:“赏名花,对妃子,岂可用旧日乐词。”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。李白奉诏进宫,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。

  73、(三)

  74、牡丹花品冠群芳,况是期间更有王。  2、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  3、庭前芍药妖无格,池上芙蕖净少情。惟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

  75、软光笼细脉,妖色暖鲜肤。

  76、《牡丹二首》

  77、牡丹

  78、豪士倾囊买,贫儒假乘观。叶藏梧际凤,枝动镜中鸾。

  79、第三首,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。起首二句“名花倾国两相欢,长得君王带笑看”,“倾国”美人,当然指杨妃,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,并用“两相欢”把牡丹和“倾国”合为一提,“带笑看”三字再来一统,使牡丹、杨妃、玄宗三位一体,融合在一起了。由于第二句的“笑”,逗起了第三句的“解释春风无限恨”,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,这一句,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,君王既带笑,当然无恨,烦恼都为之消释了。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──“沉香亭北”。花在阑外,人倚阑干,十分优雅风流。

  80、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,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。

  81、骚咏应遗恨,农经祇略刊。鲁班雕不得,延寿笔将殚。

  82、李白关于牡丹的诗句

  83、花结队香如雾,一朵倾城醉未苏。

  84、惆怅阶前红牡丹,晚来唯有两枝残。

  85、表面绿色,无毛,背面淡绿色,有时具白粉,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,小叶柄长1.2-3厘米;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4.5-6.5厘米,宽2.5-4厘米,不等2裂至3浅裂或不裂,近无柄;叶柄长5-11厘米,和叶轴均无毛。

  86、花开花落二十日,一城之人皆若狂。

  87、梁王老去罗衣在,拂袖风吹蜀国弦。

  88、何人不爱牡丹花,占断城中好物华。

  89、此花名价别,开艳益皇都。

  90、酷烈宜名寿,姿容想姓潘。素光翻鹭羽,丹艳赩鸡冠。

  91、水灌香泥却月盘,一夜绿房迎白晓。

  92、在这三首诗中,把木芍药(牡丹)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,花即是人,人即是花,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,同蒙唐玄宗的恩泽。从篇章结构上说,第一首从空间来写,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;第二首从时间来写,把读者引入楚王的阳台,汉成帝的宫廷;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,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。诗笔不仅挥洒自如,而且相互钩带。“其一”中的春风,和“其三”中的春风,前后遥相呼应。

  93、寒过春光还漏泄,酴醾架上花如雪。

  94、数日非关王事系,牡丹花尽始归来。

  95、唐代杜甫的《花底》

  96、译文

  97、香遍苓蓤死,红烧踯躅枯。

  98、⑷“若非……会向……”:相当于“不是……就是……”的意思。群玉:山名,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。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,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,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。

  99、一枝红艳露凝香,云雨巫山枉断肠。

  100、恐是潘安县,堪留卫玠车。

  101、一枝秾艳露凝香,云雨巫山枉断肠。

  102、三春堪惜牡丹奇,半倚朱栏欲绽时。天下更无花胜此,人间偏得贵相宜。

  103、⑽沉香:亭名,沉香木所筑。

  104、(二)

  105、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。

  106、山丹丽质冠年华,复有余容殿百花。

  107、《赏牡丹一首》刘禹锡唐庭前芍药妖无格,池上芙蕖净少情。惟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,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。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,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,惊动了整个长安城。

  108、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,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。

  109、檀郎谢女眠何处?楼台月明燕夜语。

  110、?其一

  111、赞美牡丹花的诗句:

  112、日曜香房拆,风披蕊粉乾。好酬青玉案,称贮碧冰盘。

  113、其一

  114、牡丹花、如人半醉,抬头不起。

  115、泥滓常浇洒,庭除又绰宽。若将桃李并,更觉效颦难。

  116、晚得天真独有余,百花荣谢英相须。

  117、(一)

  118、燕拂惊还语,蜂贪困未安。倘令红脸笑,兼解翠眉攒。

  119、璧要连城与,珠堪十斛判。更思初甲坼,那得异泥蟠。

  120、《红牡丹》王维唐绿艳闲且静,红衣浅复深。花心愁欲断,春色岂知心。译文红牡丹的绿叶在悄悄地舒展,红牡丹的花色有鲜有暗。面临凋零,牡丹愁肠欲断,请问春光,你可懂得牡丹所想?

标签: #牡丹 #春风 #厘米 #李白 #衣裳

声明: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,如侵联删!